笔趣阁 > 农业中华 > 第五十七章 争取时间

第五十七章 争取时间

笔趣阁 www.bbiquge.io,最快更新农业中华 !

    三月,张国焘、罗章龙、林育南代表中央执行委员会到达了武汉。**代表团也过来了。

    马林随即也到了武汉。

    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临时会议,马林在会议上传达第三共产国际的指示,要在湖北成立苏维埃政府。

    张春在会议上说:“中国是个大国,不管国内怎么内战,都不宜成立苏维埃政府,除非统一了全国。在当前时期,湖北只能是自治政府,至少在名义上要在统一的中央政府治下。这一点,应该是党坚持的底线。湖北自治政府已经收回了租界,湖北自治政府愿意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发展和各国的关系。但是作为一个地方政府,无权与任何一个国家签订同盟条约。”

    张春的言外之意是,湖北自治政府只听从中央政府的命令,而不会听从共产国际或者苏共的命令。

    会议上,以微弱多数票否决了马林的提议。

    马林带着投了支持票的张国焘,罗章龙等人去了上海。**实际上处于分裂状态,只是双方都没有明说而已。林育南留了下来,虽然他的家乡黄冈还在孙传芳手中,但是他还是想在隔江相望大冶任职,被任命为大冶县长。

    武汉租界撤离后,林长民在民报上发表了一篇批驳文章,说张春的做法形同军阀,鼓动湖北的名流抨击张春,说张春的政策妨碍了自由贸易和精英阶层的人身自由,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。而是为了谋夺士绅财产,以求私利的行为。

    但是萨斯商贸公司在武汉不但没有被禁止,反而在宜昌也开了一家分公司。算上荆门的。有了三家。

    这三家公司的游轮每天都把大量的商人和地主富户带到上海,甚至带到了英美海外。

    林长民以国民外交委员会的名义给他们办理护照和谋求合法身份。林长民俨然就成了英美在中国的代言人。

    如此众多的移民,自然也会带一些“反对”张春“残暴”统治的学生。

    这些人都深受洋人们的信任,开始在各商行工作,也有去国外留学的人,其中以英法德美四国最多。

    武汉的商户大量流失,很多公司都在趁新政府还没有建立。筹划搬迁。

    湖北自治政府没有丝毫的制止。

    四月,湖北自治政府宣布实行印花税,这被认为是专门针对商户的政策。导致厂商的搬家骤然加速。

    詹天佑到了武汉,不过没有去碰京汉铁路这个烫手山芋。而是首先组建的是大冶铁路公司,交给了大冶县政府管理。大冶到汉阳兵工厂是有铁路的,只是落后了一点而已。为了保证铁路和矿山安全。大冶和麻城的两个师不停地剿灭民团。鄂城、嘉鱼的民团纷纷出走。靖**查抄这些小军阀们的财产和粮食,这些粮食被集中起来,用来进行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。

    土地法开始执行,铁路工人的家里分配了土地,虽然还没有上班,但是情绪是安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整个汉阳和大冶都在开荒种地和搞基础建设。工人宿舍楼是集中建在一起,住宅区和农田配套,和工厂区分开。规划成小城镇的规模。这些小城镇同样有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,沼气池很快就开始发电。学校和农业夜校也建起来。新民大学的学生们正在从各地调过来。不过也仅限于大冶到武汉一带。

    相对起来,工厂区的沼气池更加大,因为为了保证人们的肉食,建了大型养殖场。发电厂除了沼气发电,还有燃煤发电。一辆辆的卡车拉着精密车床等机器通过轮渡到了兵工厂,也有部分到了冶炼厂,开始进行调试。旧设备全部拆掉运往了大冶进行回收。

    1923年一整年,这里都在不停地剿匪,组织地方政府,分田地。但是除了汉阳兵工厂和大冶,其它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其它的建设。

    张春绝大多数的精力都用在修通开往武汉的道路和发展农业上。由于扩张过快,地方太大,消耗也大。地主武装和小军阀就被牺牲了。张春没有接受什么投降,军队一直在“抢劫”,大量的黄金白银到湖南、河南、江苏浙江购买粮食。弄得周边几个省粮价大涨,粮价不稳。张若茗商业军团的商业战争开打。

    汉阳兵工厂停产,各小军阀自己的军工厂因为原材料价格猛涨,不得不停产。因为自己造枪弹,还不如从外国买枪弹。各军阀被迫停下来应对困局。同时西方列强和日本纷纷和这些军阀签订军火合同,并提供贷款支持军工产业,以谋求在这些省份的利益。

    张春一家就把长江两岸搅得稀烂。张春给各条战线人马下的命令就是搅混水,为湖北治理赢得时间。

    张春把这叫做系统战,从军事到政治,从金融到商业,从宣传到谍报都在为了目标而战斗。

    湖北周边的混乱让孙中山大喜过望,重新在广东获得了支持的他,开始积攒实力,准备北伐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首先恢复生产的是大冶的铁矿和煤矿,高炉改造完毕,开炉炼钢。之后大冶的钢铁厂,铸造厂,锻压厂等等都开始改造,或者拆掉重建,钢轨钢梁生产出来。

    大量的棚户区被拆掉。工人们住进了宿舍楼,家属住进了新建的城镇。拆出来的土地变成了蔬菜种植基地。弄得人们只要觉得生活过得去,工厂开工快慢不是那么在乎。

    旧厂房布置不合理,经过设计的流水线结构紧凑,占地面积还小。不过附属的零配件厂多了起来,很多零件工人们都没听说过

    大冶冶炼厂成立了车辆制造厂,仙女的车辆厂大部分人都搬了过来。仙女成为了车辆研究所。不过 车辆厂的工程师们说了,他们要用生产电气机车。生产内燃机车只不过是培养工人而已。

    电,是最大的改变。

    农村,沼气使整个农村都在改变,老百姓不再为了烧柴火而砍树,大冶已经被砍得光秃秃的山,次生林很快就生长起来。只是这里的矿山被无序开采,到处是矿坑,环境破坏十分严重。

    农业技术的传播,让亩产提高了数倍,有了足够的土地后,农户们也不再开荒,而是被要求精耕细作。由于工人们的家庭也分得了土地。工人们的生活变得安定。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学校。

    学校和厂方已经说了,要想进工厂复工,必须要经过考试。考试分为文化和技能两项。两项下来,近半数的工人都被淘汰了。如果不是事先安排,这批人将面临家破人亡的局面。

    江南岸的变化,武汉市民们可看在眼里。新式的道路修到了长江边上,一栋栋房屋拔地而起,街道宽阔整洁。贫民窟变成了农田。老宅院变成了城市绿地。

    小城镇之间出现了漂亮的流线型列车。学生和工人们乘坐列车上学和上班。

    一些孩子还学会了自行车,他们骑着自行车在人行道上尖叫着你追我赶。

    所有这些,武汉市民眼巴巴地羡慕着。

    一直到了1924年,汉阳兵工厂宣布开始造枪弹的时候。武汉市民们总算听到了一个好消息。

    因为1923年全省都是大丰收,有了充足的粮食,武汉市要进行改造了。

    对于张春来说,每一年,鄂中包括新民大学在内的大学,专科学校,技术学校开始有大规模学生毕业的时候,就是最幸福的时候。新民大学这一年,有五万学生毕业。荆州,襄阳,宜昌的专科学校也有三万多学生毕业。加上技术学校的近十万学生。对于都急赶着要人的各部门来说,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。

    一些因为缺人而无法实行的计划终于可以动工了。